首页 时尚女装文章正文

心扉时尚女装店_(开时尚女装店赚钱吗)

时尚女装 2022年02月12日 13:05 110 admin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心扉时尚女装店,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心扉时尚女装店,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歌舞皇后”为烫发殒命心扉时尚女装店

之一“艳星”引领“透视装”风潮心扉时尚女装店

声势浩大的“标准美人加冠典礼”……

民国短短38年间,

人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到达顶点,几近疯狂,

催生出异常绮丽的中国风尚。

1940年代旗袍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5年来,

27岁的时装插画师廉子雎

从各地的老居民家和名人宅邸中,

收藏了近百余件

民国时期最典型、极致的时装,

翻遍了老杂志、旧报纸、老照片,

系统地梳理、科普民国时尚,

在社交 *** 上获得众多关注。

民国女星胡蝶

廉子雎向我们展示的部分藏品

11月末,廉子雎向一条展示了他最为珍视的藏品,

畅谈民国一代美人的时髦秘史,

与浮华背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撰文 朱玉茹 责编 陈子文

阮玲玉与留存至今的1930年代同款服饰

我从小就对历史中的服装很感兴趣,大学读服装设计专业,大家大多关注西方的时尚发展,咆哮的20年代、浮华的30年代、绮丽的40年代……而同时期我们中国近代的时尚是怎样的风貌,却很少被提及,或是被一笔带过。

廉子雎在翻看民国时尚书籍

大学期间,我开始大量搜集当时的一手资料,老杂志、老报刊、老照片、老电影,还有最关键的,当年真实的时装。

民国资料大多无法直接检索,只能一页页、一本本、一年年地去翻看,没有捷径。虽然费劲,但总有令你眼前一亮的东西,闻所未闻的前卫造型、令人咋舌的时尚八卦、诙谐幽默的描述方式……

民国时期前卫、精致的时装

1910年代初,贵族的华服流到街头,时装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而开始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时尚的潮流,由此率先在上海诞生。

民国初年时髦的青楼女子(上排)与戏曲名伶潘雪艳(下排)

一开始,“时髦”一词是专门来形容青楼女子和戏曲伶人的。作为之一批在社会上“抛头露面”的女性,她们不断变换花样,掀起了一阵“奇装异服”的风潮。

女学生更先模仿她们,良家妇女虽心中不屑,也经不住美的诱惑,纷纷穿起了“新式时装”。

时尚社交名媛周稚芙

阮玲玉

到了20、30年代,电影明星、社交名媛成为了新的时尚风向标,张织云、殷明珠、周璇、胡蝶、徐来、阮玲玉、李丽华……

潮流变更之快几乎到了“无日不翻新”的程度。一有新的流行出来,所有人都趋之若鹜。那时的人们对于时尚和美的向往和追求是远超现代人想象的,非常疯狂。

上海滩的“歌舞皇后”浦惊鸿因为烫发殒命,年仅17岁。摩登女郎们虽哀叹,却扬言“烫发出人命,做鬼也风流。”

民国时期的时髦女性与传世实物

短短38年间,时代的风起云涌,催生出异常混乱多变,却精彩纷呈的中国风尚。不少当时的设计、工艺即便放到今日,依旧令人震惊。

5年来,用自己的本职收入去系统地收藏、梳理、科普民国时尚,就是希望能把这些历史中被忽略掉了的、细枝末节的美展示出来,用它们拼凑、还原出一个大时代的风貌。

民国时期流行窄瘦的平板身材

1910s

整个1910和1920年代,主流依旧是延续汉族女子“上衣下裳”的两截穿衣形式。

阮玲玉“含胸微驼”的拍照姿势

民国初年,流行袄裙、袄裤,崇尚“窄瘦纤长”。大部分城市虽已废除了缠足,但束胸的风气却似乎愈演愈烈。 *** 阔臀被嘲笑是粗俗之态,难登大雅之堂。时髦人士、电影明星拍照,都是“含胸微驼”的姿势。

同时,女装将袖子收窄缩短,露出手腕,在当时已是非常大胆的突破。

梅兰芳代表性时装新戏《邓霞姑》中的元宝领造型

1910年代上海街头的时髦女性,衣领与鼻尖平行

浮夸之至的元宝领风靡一时。更高可以和鼻尖平行,紧紧贴着面颊。虽然穿着很不舒服,却把姑娘们都削成了瓜子脸,被戏称为“民国瘦脸神器”。

1920年代初期,时髦女郎穿着马蹄领、方领、圆领袄裙(右) 1920年代早期,张爱玲之母穿鸡心领上衣(左)

1920s

1920年代, *** 的影响下,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废领运动就此展开。索性把整个立领去掉,借鉴西方的时尚元素,出现了鸡心领、海军领、钻石领……

不过当时的女子大多身材瘦削,很多人认为无领反而暴露了最不雅观的部分。因此,废领之风没能持续多久。

1920年代倒大袖上衣

圆角式短衣,喇叭口的倒大袖是这一时期的大热款式,透过袖口,女性的手臂若隐若现。下身再搭配纤细妩媚的长筒裙,便是当时著名的“上海装”。

1920年代后期“上海装”

我的收藏中就有这样一套,上衣为缎面的分割海浪纹,下身是蕾丝的波点提花。当时的人不论对于色彩、面料,还是图案的搭配都相当大胆,越混搭越时髦。

1926年,旗袍才真正登上中国时尚舞台。

在很多现代人的印象中,旗袍总是和凹着夸张的S曲线,开衩到几近大腿根部的性感,甚至是物化女性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和真实的历史背道而驰的。

旗袍的最初形态(上)与后期的旗袍(下)

旗袍的起源是一批先进女性模仿男性穿长衫,弱化性别特征,反抗传统女性形象。

后来几经改良,与旗人的袍服、西方的时装相融合,才慢慢演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模样。

整个民国时期,旗袍都是平面剪裁。不是紧身得让人去适应衣服,而是你的身体曲线是怎样的,衣服就会呈现怎样的形态、风格,这也是我们中国服饰的一个智慧。

阮玲玉身着高领旗袍及1930年代旗袍实物

1930s

30年代,旗袍成为大都会中女性普遍穿着的时装。

高领之风重新兴起,“竹筒状”硬领紧紧包裹颈部,比民初的元宝领还要束缚百倍。追求时髦的摩登女郎在大暑天也坚持穿着,常被勒出一道道青痕。

立领开口处的盘口多达4、5排,紧紧抵着下颌,塑出天鹅颈,非常优雅。

领子越来越高,衣袖则是越来越短。3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流行抹袖和无袖旗袍,衣长一直到脚面。

1932年《开麦拉电影图画杂志》评价心扉时尚女装店:“阮玲玉的乳峰更高,但不尽善美,还须利用乳罩把它抬高起来。”

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电影明星阮玲玉女士,她在银幕上引领了旗袍的潮流,尤其对格纹旗袍情有独钟。

女星李丽华

与此同时,女性要求解放胸部,追求自然曲线之美,电影明星率先做出示范。

当时的娱乐新闻甚至会公开谈论女明星的胸部,还时常有八卦爆料女明星在乳罩内填充棉花,被人识破落荒而逃的糗事。

40年代夸张的垫肩,及传世实物

1940s

战争全面爆发后,所有束缚身体的、不实用的部分均被去除。旗袍领子越低越时髦,长度缩短到及膝,小开衩,方便行动。

时装的重点转移到肩部。当时的垫肩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铠甲,平而阔,放大女性的轮廓,相当浮夸。

张爱玲曾感叹,“像一张床——简直是请人躺在上面!”还有报纸幽默地描述,“从正面望去,像是泰山玉皇顶看日出,一颗太阳浮在水平线上。”

1940年代典型的垫肩装束搭配

就这样,中国女人的肩膀之一次高高耸起,打破了千百年来古典美人的削肩审美。

同时期的发型也是非常张扬,塑造蓬勃的精神面貌,赋予女性力量。

女星李红

胜利发卷,灵感来源于战斗机360度的旋转特技,是一种胜利或庆祝的标志。

女星陈娟娟(左)与李丽华(右)

两地相思式,好似两地分离的恋人,暗含着战乱时代与爱人相聚的期盼。

心扉时尚女装店

女星李丽华

一见生财式,背后看像一个大元宝,颇具中式趣味。

高耸入云的鬓发

民国38年间女性形象的变化

还有一种在头顶堆砌层层叠叠的发卷,像是顶着一座上海国际饭店。

其实纵观整个民国时尚的变迁,中国女性从最开始的弱柳扶风,慢慢地呈现出一个更加挺拔、独立、自信的面貌。

我收藏的民国时装大部分都是出自民间,到老居民家中去收的。近几年上海的旧城改造,老一辈大规模搬迁,让很多之前一直被珍藏的他们父母的老衣服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到现在,我收藏了大概百余件,基本涵盖了各个年代、款式、风格,都是最极致、最典型的。

1920年代长马甲,内搭倒大袖上衣

这件1920年代中期的长马甲,是李鸿章家族女眷的衣物。上面的花纹极具动态感,像是玻璃窗上蔓延的冰花,又似锦锻被火焰烧过留下的灰烬。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同一时期这件织缎圆摆倒大袖上衣,出自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鹃先生的苏州旧宅。水波纹、闪电、菱形、椭圆, *** 了当时最摩登的几何元素,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身边很多时尚圈的朋友,看到这些几百年前的中国时装后都惊叹不已。

那一代的设计师、裁缝,在我看来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拼凑,而是创造了一种新时代的中式摩登美学,既有对自身文化的解构和提炼,也有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本土化。

1920年代后期上衣

球形图案取自传统的皮球花,边缘蜿蜒的曲线引入古玉壁的造型元素,同时又将西方的art deco几何艺术融入其中,在衣身四周点缀上舶来的亮片和珠钉……

1930年代前期旗袍

棕榈叶样的扇形,是埃及的壁画中经常出现的几何元素,但是在这里它的布局又是中国独有的,叫散花结构,仿佛花瓣漫天飘落……

我后来也有做一些1:1的手绘复刻,重构的过程中就发现,它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设计,背后所花的心血真的难以想象。

图案设计之外,民国时期的面料也别出心裁,有非常多层次,很多细节在特定角度、光线下才会浮现出来,观赏起来颇具趣味。

1930年代织金蕾丝时装裙

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蕾丝时装裙,上身是旗袍式,下身嫁接西式裙装样式。蕾丝内纺入金属丝线,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透视装”,是由中国之一代“艳星”杨耐梅引领的,非常大胆,内搭吊带衬裙,穿上后好似一幅“ *** 画”。

1920年代美人氅

在晚宴和舞会中,时常会看见如此着装的时髦女郎。她们一般会再搭配一件美人氅,也就是斗篷。精致的印花都藏在内里,为的就是在脱下来的一瞬间惊艳众人。

1940年代塑料线旗袍

到了40年代,由于战争造成的物资短缺,设计师将塑料线织到衣服里,打造出富有光泽的新型面料来代替丝绸,相当前卫。

其实很多人习惯于去关注西方、学习西方的时尚,反而忽略了我们中国曾经如此精彩的近代时尚文化,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

几年前,我有幸收到一本1934年出版的《摩登妇女美妆术》,翻开细读,被里面的内容吓了一跳。

1928年《北洋画报》中展示的各部位“美的标准”

它其实是整合了当时对美的定义和理解,服饰、妆容、发型等等都包含在内。里面对眼耳鼻口,甚至是指甲,都有明确的怎样才算是美的标准,就像法律条文一样。民国的杂志、报纸里也能看到不少类似的内容。

1935年,在上海曾举行过一场声势浩大的“东方标准美人加冠典礼”,为期三日,极为盛大。

徐来加冠华服

这场盛会的女主人公,便是靠“裸浴”镜头一举成名的徐来。当时的人称赞她”好比秋天里的西子湖,枫树林的红叶,印进了每个人的心扉。”

叶秋心

后来,电影届又推出“模范美人”叶秋心和她擂台PK,再加上每年固定评选的“电影皇后”,简直是争奇斗艳。当时甚至有文章对“标准美人”的身体尺寸都进行了精确的规定。

由此可见,民国时期其实是一个审美十分刻板、一元化的时代。然而,我们真正去了解当年女性的实际情况,她们的服装,还有影像中的姿态,看见的美却是千人千面,没有丝毫被所谓的标准所束缚。

反观今天,一个推崇多元化审美的时代,却是千篇一律的网红脸、网红款,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廉子雎收藏的民国时装,细节满满

当时还是量体裁衣,每一件衣服都融入了原主人对于美的理解,和她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

滚边、图案、珠饰、搭配,每一处你都能看到她们的小心思、小想法。所以我们常说见衣如见故人,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民国服装能被如此完好地流传至今的原因。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2018年,一位上海的老爷爷因为肾病,只能变卖保留近百年的他母亲的衣服来凑医药费。当时他打开给我看,我一下就呆住了。衣服几乎是崭新的状态,金色的图案像是贴了一层金箔,这么多年过去依旧光彩熠熠。

这不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个情感的纽带、传承的纽带。

作为一个当代人,去关注民国时尚,我不觉得自己是在研究一些距离很远的东西,它是流淌在我们中国人血液当中的一个基因。

这个圈子目前还是非常小众,大家真正开始关心也就是这三四年的时间,我们所有人都是在一个共同学习、探索的过程中。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把这份独特却被遗忘很久的时代之美重拾起来,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人。

文中民国服饰为廉子雎收藏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心扉时尚女装店

发表评论

穿搭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Robots|THML地图|XML地图
湘ICP备2023010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