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厂是正品还是高仿(大牌化妆品代加工厂是真的吗)

号称“保时捷联名智能手表顶配版”,最低售价仅29.8元。事实上,保时捷从未与该品牌手表联名。随着直播的流行,各大电商和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里流行着“名牌”和“名牌仿品”,涉及饮品、家居用品、手表、护肤品、化妆品等多个品类。(12月12日《法治日报》)

《2022年(上)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34879亿元,同比增长47.69%。然而,在商品直播持续火爆的同时,也出现了“傍名牌”、“模仿名牌”等不和谐现象。在这方面,有些主播可谓深谙“三十六计”的精髓,套路满满。

一个是“无中生有”。直播为了吸引消费者,频频宣传与某品牌的高端联名款,其实没什么。二是“黑暗”。有的主播把直播间的封面设置成知名品牌,或者宣传页面和广告语都和某个品牌有关,但是点进去发现卖的不是这个品牌。第三个是“李江”。有些主播会打着“同类型专柜”“同类型明星”的噱头卖代工厂生产的产品,模仿名牌。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无论“靠名牌”的伎俩多么高明,都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品牌厂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伤害了带货直播赖以生存的诚信基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进行“擅自使用与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等混淆行为。对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导致人们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或与他人有特定的联系。至于代工厂,他们无权销售“正品”品牌上的产品,无论是高仿还是低仿,都构成了对“正品”产品委托方的侵权。

“名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之所以在带货直播领域传播,是因为部分主播认为直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不容易留把柄。比如记者在某直播间评论区质疑产品是否为正品后,主播立即下载链接,然后重新链接,之前的直播解释记录也找不到了。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外卖的监管,强化平台责任,切实规范行业发展。

去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网络交易新业态经营者以显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务、其实际经营主体、售后服务等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交易现场视频,应当自直播结束之日起保存不少于三年”。《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经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的法律义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与直播营销人员的服务机构和直播间经营者签订协议,要求其规范直播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流程,履行对直播营销内容、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义务。”各平台要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直播秩序。

此外,消费者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一定不能贪便宜买。如果发现被骗,要保留相关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东方。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穿搭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nnysky.cc/chuanda/9583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