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服装厂吗

“王姐,今天家里没人,我去接了娃娃就不回厂里。”3月6日下午3点15分,王红琼在车间检查衣服制作的情况,员工贺洋向她告了假,便放下手上的衣服,换上外套朝着厂外匆忙的跑去。贺洋的孩子正在读幼儿园,每天三点半放学,需要提前离开接孩子放学。

提前下班并非是贺洋的特殊待遇,在王红琼的制衣厂,只要照顾孩子都可以这样任性“翘班”。“挣钱是为了养娃,要是娃养不好,挣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王红琼说。

成都有服装厂吗

2019年3月6日,四川锦洲服饰有限公司,平时王红琼经常会到车间查看制作进度。摄影记者 张直

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王红琼的制衣厂就开在老家,工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约束员工上下班时间,“娃娃上学就上班,娃娃放学就下班”。

工厂的老板王红琼,曾因外出打工,一对双胞胎儿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她希望用这种方式,解决乡村留守儿童的困境,“赚钱不是最终目的,只愿留守儿童少一些,父母多一些对孩子的陪伴。”

初衷

“妈妈,你不出去打工可以吗?”

3月5日,一部由成都市总工会出品的微纪录片火了,故事中的主角正是王红琼,她回到家乡创业,为的不是赚钱,而是希望让留守儿童少一些,网友们纷纷为被其感动。

王红琼的制衣厂,开在金堂县竹篙镇上,3月6日中午,她忙着为儿子张罗午餐:“不好意思,稍等一下,我给儿子煮一碗面。”王红琼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因为都在部队,平日见面机会不多,儿子特意留在家中陪她过完了48岁的生日,明天又要离开。“现在很难得为他们做一顿饭,小的时候他们就特别羡慕同学的父母在家,可以给他们做饭吃。”

1988年,才17岁的王红琼从竹篙镇来到广东东莞一家皮具厂打工,一待便是7年。期间结了婚,生了娃,夫妻俩带着一对双胞胎在异乡,孩子生活读书十分不便,1995年决定回到成都一家校服厂工作。很快,孩子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却因为户口问题不得不送回老家,由孩子的外公帮着照顾,两口子继续在成都打工挣钱。王红琼心里一直牵挂着孩子,每隔一两个月会请假回来打一头,那时没有高速,要转好几趟车花上半天时间才能到家,她不得不当天回来第二天就走。

尽管如此,孩子还是有些抱怨。触动王红琼心坎的是有一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她回来了几天,三母子坐在一起吃饭,儿子小心翼翼地对她说:“妈妈,我跟你商量个事情,你就不出去打工了,可以吗?”儿子说常常看到一些同学的父母在本地做点小生意,每天回家父母给他们做饭吃,他们很羡慕。

接着,儿子还帮她设计可以做哪些生意,卖苹果,卖糖,卖农药,方方面面都想了。王红琼知道,孩子看似天真的话语却透露他们心中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她说:\”有机会我就回来做生意,陪你们。”

创业:

上下班不约束时间

为了孩子们她把工厂变成了家

从那次之后,她一直把孩子的话记在心里,直到2007年,终于遇到了机会。

那时,家乡开始鼓励大家回乡创业就业,提供了税收减免,房租补贴,创业贷款等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在外多年的工作经验,让王红琼也累积了一定资源条件。王红琼在校服厂任副厂长,在订单高峰期常常需要找兄弟厂来帮忙做,她正好也在负责这一块工作。当时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开一家制衣厂,可以带着娃娃,既解决了我家孩子的留守问题,同时也解决家乡其他孩子的留守问题。”

在王红琼看来,即使在家乡少挣一点,可以把娃娃带在身边,成绩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给孩子陪伴才是最重要。“挣钱是为了带娃娃,如果我在外面挣了再多的钱,要是孩子变坏了,再多钱都买不回来。”王红琼说。

成都有服装厂吗

图为王红琼在裁床边忙碌。摄影记者 张直

多年以来,王红琼也看到了身边很多例子:一起打工的朋友,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在外面偷抢,已经“进去”了几次。眼看着儿子也读初中了,更需要陪伴和引导,现在有了政策,也有了资源,王红琼两口子决定返乡创业,开设了制衣厂。

最初,工厂主要承接一些代工,规模不大,招聘了十几名员工,他们几乎都是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妇女。考虑到员工需要照顾孩子,王红琼并没有严格约束上下班时间,“娃娃上学,就上班,娃娃放学,就收工。”一些员工的孩子读幼儿园,下午4点左右就放学,员工请假接孩子,如果能在家中安顿好,耽搁一下又回来接着上班,如果安顿不了接着孩子直接下班。

“上下班时间很自由,没办法,我们走的特色路线就这样,如果是和外省或者成都那些大型工厂一样,就体现不了在家上班的优势,那还不如出去。”王红琼说,而孩子年纪大一些的,读小学、初中,通常放学后直接到厂里,找一张空桌做起了作业,等待母亲下班,不会做还可以帮忙辅导。

危机:

“没有一天满员”

利润薄负债高差点儿关门

家庭式的工厂模式初衷是很好的,但现实却很残酷。

“开厂12个年头,没有哪一天工人上齐过,今天你有事,明天我有事。”不约束上下班时间的工作模式给创业初期的工厂带来了不少问题,最直接影响的是员工的收入。制衣厂和其他流水线生产最大的区别是计件算费,要是员工上班的时间少,没有做到一定量的活,就意味这这份钱就没有,一个月下来,挣得少的可能只有几百元。如果工人挣不到钱,就会导致他们不愿意继续在厂里上班,而当外人问起时工资水平时,一听只有几百元也不愿意来,那么工厂怎么运作?王红琼因此非常焦虑,体重从130多斤瘦到了105斤。

工人流动频繁会给工厂运营带来问题,如何才能稳定住工人的心,既要让员工挣钱,又要让工厂生存下来。夫妻俩想出了保底工资,根据员工当月工资和出勤天数,和整个厂的平均工资,进行一定补贴,尽可能的保证低工资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们更加鼓励能干的多干,支持多劳多得,“他们挣得越多,我越高兴。”

成都有服装厂吗

王红琼向工人示范缝纫流程。摄影记者 张直

创业前几年运营的非常辛苦,为了养活这家企业,慢慢做起来,王红琼和丈夫想了很多办法,受了很多煎熬。

“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在2014年我没有拿到校服资质的话,肯定都关门了。”王红琼说,年年亏损,加上订单客源不固定,经营更加困难,最高峰的时候贷款了200万。“当时没有挣到钱,只挣来贷款和负债。”那时王红琼几乎已经要放弃了。

如今:

活少待遇好

为家乡留守儿童们留住家人

幸运的是,在金堂县总工会,竹篙镇政府等部门的扶持下,她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2014年,通过一步一步申请,王红琼取得了省教育厅学生装定点生产企业的资质,这意味着她可以参与招标竞争获得更多的订单。随后,巴中,攀枝花,绵阳等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工厂一年可以生产十几万套校服,加上接一些工作服,团体服生意,再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在2018年,创业11年的王红琼终于还清了所有贷款。

客源固定了以后,现在王红琼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 目前,工厂已发展到了70多名员工,其中百分之90都是家庭妇女,三四十岁左右。“家门口上班,时间短,挣得又多。”很多老乡知道厂里有这种待遇,原本出去打工的现在都回来了,厂里有百分之七八十员工以前都是在外务工。

成都有服装厂吗

王红琼和员工交流。摄影记者 张直

3月6日,在工厂门口,记者看到一块招聘广告,上面写着招聘电脑车工,计件工资,月薪可达三千至五千元。王红琼说,工厂的工资开得并不比城市低,高的还能拿六七千,而且家里开销更小,总体收入更高一些。

工厂走上正轨,王红琼准备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家乡的乡亲们,希望他们留在家乡,留在孩子身边。不过,当工厂规模扩大后,现在的工作模式还能继续下去吗?

王红琼想了一个办法,一厂两制。整体管理和其他大厂一样,如果愿意正常上班,全勤,加班费这些都有,如果有事情耽误可以灵活处理。她还记得,以前自己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生病高烧,眼睛都已经看不清楚,拿着请假条早上7点去单位,10点半才批好假。

员工:

接娃娃可提前下班

“王姐,今天家里没人,我去接了娃娃就不回厂里。”下午3点15分,王红琼在车间检查衣服制作的情况,员工贺洋向她告了假,便放下手上的衣服,换上外套朝着厂外匆忙的跑去。贺洋的孩子正在读幼儿园,每天三点半放学,需要提前离开接孩子放学。

38岁的张兴树在制衣厂干了五六年,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到这里工作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了娃娃!”。年轻的时候张兴树便去了广东打工挣钱,女儿从小交给母亲照顾,自己和丈夫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待几天又返回广东。逐渐的,女儿开始对他们变得很疏远。“老大和我们陌生得很,回来连爸爸妈妈都不得主动喊一声。”张兴树说,如今女儿18岁了,要出去打工,也完全不和家人商量,说走就走了。长期在外地打工让女儿变得与家人疏远,让她悔不已。后来,张兴树生了老二,她不希望重蹈覆辙,决定回乡就业,“如果老二再放在家里不管,到时候就跟老大一样了。

回到竹篙,在朋友的介绍下知道王红琼厂里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她便来试一试。虽然之前做的是包包,不过在王红琼的指导下她很快熟练掌握了制衣技术。张兴树觉得,和在广东打工比起来,现在这里工作起来自由很多,还可以照顾孩子。在广东准时上班,经常加班到12点,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孩子小读幼儿园要接,跟王姐说一声就去了。现在孩子大一点读四年级,通常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才来上班,下班也没有固定,有事就早点,没事就晚些。“虽然娃娃的成绩不咋行,但至少陪伴的时间更多,关系更亲密。”。

政府:

企业“人性化”工作模式

有助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不仅收入有了保证,还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竹篙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夏逢利给红星新闻的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在上世纪90年代,全镇80%左右的居民选择外出务工,打工地主要集中在广东。从2007年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后,政府也开始引导大家返乡创业就业,截止2019年1月,竹篙镇返乡创业的小微企业从6家发展到49家,可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自己做生意的个体经营者从400余名发展到2000余名。

谈及大家纷纷返乡发展的原因,夏逢利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自身在外打拼后创造了一定经济基础;第二,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有了商机;第三,有一定资源,在外务工积累了技术和渠道;第四,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照看。

成都有服装厂吗

平日里王红琼经常会到车间查看制作进度。摄影记者 张直

那么王红琼工厂模式适合推广吗?能否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我们镇上大部分企业的上班时间,都考虑了孩子读书的因素,切合当地实际来定。”夏逢利说,目前竹篙镇的小微企业基本都是“人性化”工作模式——方便照顾家人,灵活上下班。通常早上7点半-8点,下午5-6点钟下班,通常晚上不加班,下班同时把娃娃接回家。若是家里面有紧急事,都是可以批准。

同时,政府也十分希望在外务工人员回来,一方面当地企业有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回来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他们长期在外地务工,无法照顾孩子,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的同时教育也会有一定影响。”夏逢利介绍到,在今年春节,竹篙政府组织当地25家企业及园区办了7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000个。“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挣钱,就不愿意去省外。”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摄影记者 张直

编辑 陈艳妮

成都有服装厂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穿搭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nnysky.cc/chuanda/3729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