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秧歌服装

女秧歌服装

这世上,无论多么悠长的时空隧道,也无力改变心与心的距离。或许我们曾被记忆中的爆竹声惊醒,或许也曾为悦耳的锣鼓声动容,亦或许你曾在睡梦中回味童年的美味……对于离家已久的孩子们来说,故乡是一个温馨而美妙的词语,它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唤醒沉睡良久的熟悉味道。

女秧歌服装

昨日与易县清西陵的相遇,蓦然间,回想起曾经那么质朴单纯的自己,出神入化的摆字龙灯,惟妙惟肖的大头会,活灵活现的北北里舞狮,喜庆热闹的秧歌舞,这些孩童时期喜闻乐见的花会调演,如今再见却是感慨颇多。

女秧歌服装

2019河北·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现场,遇见了久违的年味儿。许多知名的书法家在清西陵游客中心的集五福区域,现场挥毫泼墨写春联、福字,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将送福现场围的水泄不通,恨不得将古韵福地的所有好运都佩奇。​

女秧歌服装

​小时候,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手写春联。父亲用两只粗的毛笔挥斥方遒,妈妈在屋里用白面熬着浆糊,熬好以后,父亲带着孩子几个贴春联和福字,那些幸福平淡的日子似乎就在昨日。

女秧歌服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最能集中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节日。花会调演是易县当地最常见的年俗活动,类似于我们熟悉的社火,春节期间,村镇、景区都会上演热闹喜庆的花会。

女秧歌服装

“精神抖擞换新颜 古韵福地闹新年”,作为革命老区、旅游大县,脱贫致富后的易县全县上下,沉浸在一片精神抖擞的欢乐氛围当中。发自肺腑喜悦的人们,敲起锣打起鼓,舞龙耍狮子,最令人动容的是,现场领导将代表好运的福字亲手送给当地脱贫户代表,真正做到了与民同乐。

女秧歌服装

首届民俗风情年从小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除了体验厚重悠久的皇家文化,还能在正月期间猜灯谜、集五福、逛大集、听评书,吃的玩的看的统统满足你!

女秧歌服装

寒冬时节,清晨的清西陵处处透露着难捱的冷气,手脚蜷缩、四肢冰凉的人们热情丝毫没有被击退,反而震撼壮观的舞龙与这隆冬腊月十分相配。

女秧歌服装

十米长的红色巨龙在老手艺人的手中变得凌厉伟岸,中间一位指挥家手持红色圆球,巨龙的前身紧紧随着圆球的方向转动,远远望去,犹如影视剧中的真龙一般灵动。

女秧歌服装

现场最令人叫绝的就是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摆字龙灯”,这项传统民俗文化始创于明朝雍正年间,是守陵村忠义村的看家法宝。摆字龙灯主要采用一节节龙身拼成各种汉字,每个字的笔画都在13画以内,每逢重大的节庆活动,当地村民便会学练新的汉字,为人们献上一段文化的饕餮盛宴。

女秧歌服装

为了庆祝2019河北·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的举办,演员们在闪转腾挪间摆出“人寿年丰”、“年年大吉”字样,为所有在场游客送上诚挚的新春祝福。

女秧歌服装

正所谓精神抖擞换新颜,无“抖”怎能焕新颜呢?一首《嗨!易县》不仅唱出了老区人民振奋的精神头儿,也将易县全域旅游画卷缓缓铺开至大众面前。

女秧歌服装

身着格格、侍卫、皇后服饰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据说都是来自清西陵景区,为了向所有游客展示易县的精气神儿,不分昼夜地排练舞蹈,只为了活动当天能够完美呈现。张弛有度的节奏舞步,笑靥如花的姿态面容,任谁都会被这种质朴活泼的模样打动。

女秧歌服装

“大易县,传奇多。大易县,美美的。大易县,香香的。大易县,棒棒的。四皇帝、五壮士、后山奶奶和荆轲;狼牙山、燕古城、太行水镇易水河;满汉席、涮羊肉、宫廷肘子农家馍。易水砚、绞胎陶、摆字龙灯和铜雕。大易县,杠杠的。大易县,杠杠的。”跟着节奏,一起抖动幸福舞吧!(图/文 落榜进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穿搭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nnysky.cc/chuanda/35736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