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衣服真的不能买吗

文/王新喜

日前,外贸订单下降引发广泛热议和关注。“2023年春季中国外贸订单下降40%”、“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上海港、宁波港空已堆积集装箱”的消息不断流传。

此前有消息称,厂商普遍缺乏订单。苏州一些外贸服装厂四条生产线只开了两条,东莞最大的模具厂因为没有订单,干脆给员工放了三个月假。

有在昆山台企制造工厂工作的员工爆料工厂大车间生产线空,询问车间负责人,称没有订单,生产线不生产,设备打包走了。

外贸衣服真的不能买吗

另一方面,有从业者反映外贸订单接不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总体来看,外贸订单整体下滑是真的,高科技的还算稳定,低端制造业订单在流失。早在去年10-12月,中国外贸出口按美元计算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

尤其是对美国出口,不过数据可能没那么夸张。日本海运中心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对美出口箱下降25.4%。

然而,一个看得见的现实是,制造业巨头不断将供应链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比如,除了苹果不断向印度转移供应链,富士康和特斯拉也有新的计划。富士康已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并计划在金奈附近扩建工厂。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年产2000万部手机,员工人数增加三倍至10万人。

此外,特斯拉还计划在墨西哥北部边境州新莱昂开设一家工厂,该工厂占地近4200英亩,将几乎是其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的两倍,上海工厂的20倍。

现在的行情是短线还是长线,不好判断。总的来说,现在的外贸业务处于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我们需要反思,认清一些现实。

美国加息波及全球,其制造业一直在回流和转移。

特朗普时代,美国一直实行制造业回归的国策。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扶持和拉拢制造业,包括拉拢TC、富士康、三星等厂商在美国设厂,劝说一些日韩美企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

如今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其实已经逐渐成了规模。事实上,美国和欧洲一直是亚洲制造业订单的大融资者。美国正在脱钩。202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订单下降,部分流向其他地区。由于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乌克兰战争的影响,欧洲现在已经抑制了消费。

那里的局势变化对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缺乏外汇,消费受到抑制。美元回归美国,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影响。全球货运贸易依赖海运。1月份全球造船订单不足200万吨,比去年减少60%。

从苹果到特斯拉,再到富士康,供应链和贸易的转移已经在发生。中国的对外贸易被其他国家抢了,部分原因是美国的作用。例如,美国开始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更多的轻工业产品、玩具、衣服、鞋子等等。

其中一些也有自身成本上升的原因,使得国内企业向国外转移产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Luxshare和歌尔去了越南,而SAIC、小米和比亚迪去了印度。菲律宾、泰国、印度都在争取比亚迪在当地建立新工厂。

有国外博主发现,服装鞋帽在超市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其他国家越来越多,低端产业转向东南亚的趋势也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了。

年轻人不想做的事:邻国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

中国的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这是我们需要认清的现实。那些低端制造业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前是靠廉价的人力就能坚持下来的。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他们没有优势,只能继续外迁。

比如服装和纺织品,东南亚已经成为最大的承接地。许多深圳曾经繁荣的服装和玩具工厂已经转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国内高端制造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低端制造业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干了。这源于国内制造业曾经廉价、产能落后、血汗工厂的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污名化。

而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很多人愿意做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且工资更低。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说,哪里成本更低,哪里就会流向哪里。

尤其是周边国家抢订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越南四年内免征全部企业所得税,九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泰国免除3-10年的企业所得税、机械进口税、出口产品和原材料进口税等。

这也导致了国内在优惠政策、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吸引力减弱。

低端制造业是人的竞争力——因为没有技术门槛,这主要体现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韧性上。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年轻人的心态逐渐膨胀,开始看不起欧美。

从低端制造业个人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来看,国内的年轻人还没有超过政策优惠、人力成本低很多的越南、印度,他们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和更辛苦的工作,但是国内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适应上一代人的工作强度和节奏,所以订单自然就外迁了。

一位读者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吃苦。受这样的苦没有意义。”

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苦难是没有意义的,安逸和享受才配得上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没有比别人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你该吃的苦就是你该走的路。“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自然会有人去做。”你失业,别人就业。这就是现实。

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学西方,只能走高端制造。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稳定就业的保障。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就提交了一份提案,称中国劳动力上涨、交通成本、工业用地成本高、税负、资源价格等问题,使得不合理的成本因素更加突出。相反,拥有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的中国周边国家正在创造条件吸引投资。

事实上,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订单分流和供应链转移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的制造成本并不低,尤其是高房价导致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印度、越南制造业的土地、租金、劳动力等成本都低于中国。

更让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已经离开中国到美国设厂。除去政治因素,在美国,能源、土地、物流、金融等成本都比中国低,除了劳动力比中国高。

早在2017年富士康赴美建厂时,就有业内人士提到中美土地价格差高达9倍。再加上美国的关税问题,如果在美国制造然后出口,成品价格差不多,在美国建厂可以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要进步,不能总是做低端产业,这是历史规律。

但其实高端和低端产品都不能放弃,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低端制造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容纳的就业人数最多。制造业任何一个领域的转移和搬迁,都会使大量就业人员失业。

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走只做高端低端向外转移的道路?因为他们自己的技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人口稀少,他们只需要保留高端产业来支撑国家的就业人口,而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为资本创造更高的利润,这是合理的。

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就业永远是重中之重。如果学习西方只保留高端不保留低端,那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人面临失业和失业。

大V陆克文说:“经过他的调查,外贸已经向低端产业转移,而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产业是无法转移的。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升级,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包等行业肯定会向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转移,不必恐慌。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并说:“迟早会有别的国家给我们生产衣服鞋子,让我们开着皮卡车,拖着船去旅行。”

但是,他忽略了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中国14亿人口,美国3.3亿,欧洲43国只有7.4亿。你只做欧美那样的高端制造业,缺乏现实国情。

中国的人口和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抛弃,它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任何一个行业的供应链的流失和转移都涉及大量的工作岗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撑他们去薪资更高的高端制造业或者服务业。

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包等行业保守估计可容纳数千万甚至更多的就业人口。这些产业转移了,这些产业链上的庞大群体失业了。哪个行业可以容纳这些人就业?卢克能帮他们解决吗?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清楚中国制造业的现实。

我们需要发展高端制造业来保证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庞大的人口和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抛弃低端制造业。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保证低端制造业在成本、产品和技术、供应链方面的竞争优势,留住制造业巨头。

因为高端制造业容纳不了低端制造业原有的失业人口,高端制造业赚的钱也无法分配给这些失业人口。这是人口大国国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庞大的就业人口甚至决定了我们缺乏对等制裁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世界很大,中国离不开全球市场。

过去几十年,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我们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和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目前中国GDP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的城市摩天大楼越来越多,给我们一种错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需要依赖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这种错觉让中国人膨胀,也让我们忽略了这个世界。当然,一些厂商离开中国市场后的表现,正在将人们从这种梦想中唤醒。比如失去中国市场后,三星依然保持着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我们过去的长期发展得益于我们融入全球供应链。我们制造业产能太庞大,内需消化不了。外需是维持我国制造业运行和增长的重要水平。内需不足的时候,我们其实更需要这个世界。

制造业竞争力的本质是人的竞争力。如果年轻人不愿意做制造业,制造业的竞争力从何说起?

实体经济的大环境不好,也让在华的本土和外资制造业投资者开始权衡,观望那些释放红利的国家。

过去低端制造业本身缺乏门槛和竞争力,产品一直靠价格战赢得市场。有人说,过去中国摩托为了抢占东南亚市场,不断降价和分销,不断降低成本,几乎把能省的都省了,导致中国摩托的口碑进一步下滑,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从80%下降到1%。

如果制造业正在走向工业4.0时代,但中国制造业的土壤、成本、氛围、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撑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性价比优势,那么未来会有更多的制造主体跑到更多的红利支付国。

以前国内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拥有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但是这种优势正在丧失,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没有上升。低端制造业的大量就业人员未来会转移到哪些行业,如何找到工作,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们膨胀的心态,现在是时候醒醒了。现在的制造业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反思,还有危机。

作者:王新喜TMT资深评论员本文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穿搭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nnysky.cc/chuanda/2625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