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织里童装城(新手做童装去哪里拿货)

浙江织里(改革开放40年):产城融合孕育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浙江织里9月10日电题:浙江织里:产城融合孕育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记者陈

伴随着灯光和音乐,几十名五六岁的童模在t台上展示了今年秋冬童装的新品。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童装设计中心三楼,一场童装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童装设计师和供应商前来观看。

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上听过织布机声音的织里,如今已成为中国童装之都。过去“一根扁担两个包,走遍天下”的家庭作坊式童装行业,如今占据了中国童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织里童装城(新手做童装去哪里拿货)资料图:第三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决赛中,童装模特展示作品。中新社发熊然摄

上世纪70年代末,织里所属闸村的村民自发在本地和外地销售手工制作的枕套、童装绣片等刺绣产品,并形成了市场。这个火花很快就变成了燎原之火,拉开了织里童装行业的大幕。

“经过40年的发展,织里镇已先后建立了两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熟童装市场,”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清玉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织里镇完成了从“农民创业”到“产业创新”,再到“产城融合”的华丽蜕变。

“中国织里童装城”和“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童装分中心”成立于1997年9月。织里逐渐摒弃小而散的发展模式,打造童装行业服务平台。此后十年间,相关的印花、刺绣、洗沙、面条辅料企业不断壮大,劳务市场、联托市场也相继升级。2015年,全镇童装企业8362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织里童装产业集群规模突出。

2003年,浙江省提出了“八五”计划,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在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项措施。织里镇政府在“八五”战略的指引下,按照“进一步发挥浙江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提升童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打造织里童装金名片。

然而,织里童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的两场大火让织里童装行业意识到无序发展的严重后果。省市投资3.5亿元,对1060栋、13800多名业主(业主)的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了分离,对存在了20多年的“三位一体”生产模式进行了彻底整治,将织里镇从一个混乱的“大厂”转变为一个有序的“管理城”。

“进入21世纪,童装行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开始在品牌和‘微笑曲线’两端发展,重点提升设计和销售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说,近年来,童装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并逐步向皖豫等周边省份扩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织里镇于2013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中国织里童装设计中心。经过五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织里童装流行趋势和流行品牌的发源地。

“吸引我来这里创业的原因是优惠的政策和完备的配套服务。”在该中心工作了三年的童装设计师胡说,她创办的设计公司主要专注于儿童羽绒服、夹克和大衣。每个月设计100多款,每年设计上千款。市场需求很大。

胡说,设计中心的服务很到位,不仅提供免租金,还提供免费的样衣制作室,还经常举办新品发布会,带领设计师进行专业培训。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织里庞大的传统童装产业逐渐向线上童装市场转型。2012年,织里镇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织里产业带”,形成三个“淘宝村”。截至2017年底,三村共有近2000家电商。

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大河社区吸引了来自新芝里的方强。从一个小作坊到三家天猫网店的开业,方强按需供应,推动生产升级。“未来,我们希望实现线上线下订单,通过生产系统直接到达物流端,快速发货,”方强充满信心地说。

“时尚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既是织里童装的定位,也是织里人未来的目标。吴智勇指出,改革开放40年和实施“八八战略”15年的实践经验,已经成为推动直隶改革、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未来,他们将推动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穿搭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nnysky.cc/chuanda/1084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