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胭脂扣》后,妈妈说了一句让我很感慨的话,她说:“现在的人,再也拍不出那样的电影了。”
第一次相见,她穿一身男装,低吟浅唱一曲《客途秋恨》,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一部讲述青楼女子凄婉生活的愁戏,已为他们的感情奠定了基调。
那时的如花,风华绝代风情万种,摸摸耳朵,一个驼背老头背两个包包,摸摸脖子,又是一个驼背老头背两个包包,遇见不对胃口的客人,就让他们等,等得一肚子脾气又不好发作。
而那时的十二少,风流倜傥正当年,家业有老大打理,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则由他全权负责。是为博美人一笑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年纪,演绎一段富家少爷与青楼女子的恋情,以为这感情有别于世俗情感最终结出丰硕果实。
一切都是以为。她不过是青楼女子逢场作戏,他不过是纨绔子弟混迹欢场,却想不到这假戏成真,是真的情意难绝还是骑虎难下?
他与家里断绝来往和她一起,为了生计在戏班子里给师傅端茶递水跑龙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十二少
怎么来的,怎么这么久,久到连细小片段都是你我的回忆组合而成,而你却总能比我更加细腻入微。
我不得不惭愧。
头发长到今天才明白当初它为何当初被那样剪,发尾有点里弯的弧度,刘海刚好可以触碰上眼皮。是我喜欢的状态,但你不认同。实际上是我没有开口得到你的认同,只是想被动索取你的点头。有时我就是这样。
一直不属于我的我不习惯属于我,眼下和将来。人的卑微在于幻想的天性,撑着桌子偶尔望向窗外的瞬间,曾一时间想过许多,都是些不现实的。又因为明知不可能,才乐意去勾勒美好的轮廓。
开始的紧张似乎越来越自然,不太习惯看的正脸渐渐熟悉,连烟味都亲切好闻起来,以及不知明由可爱的香味,抓着黑暗中就猜到自然卷的略长发,闻了闻,又抓一抓,放在下巴底下,一种疼爱。
你不怪我,为那可怜的记忆。你说我放学等过你,我不知将这段放在了哪里。宁愿它长满灰尘,是在被遗忘的角落。
冬天比我想象的要长得多冷得多,看不见春天的遥远,稍带绝望。第一次半夜走出家门,却是在一个实为冷的黑夜。路上还结着冰,其实不太冷,当你从黑暗中走来的时候
生不能如愿在一起,于是她决然地选择了和他一起死。两个人相互搀扶着,跌跌撞撞冲开房门。这间曾经上演过无数次缱绻缠绵的屋子,在三月八日十一时却要演一出凄美又令人心碎的悲剧。
我曾经多次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一段情节,以至于如花和十二少赴死前的相拥泣血,在我眼里已成为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说起《胭脂扣》,我便会想起这个镜头。一直以为它又是一部烟楼女子和富家阔少的幽怨纠缠,无非再来一些与封建家族分庭抗礼的戏。出乎我的意料,时光流转、红尘飞扬后退,今昔对峙之间,一个女鬼的痴情等待和寻觅竟然写就了如此凄迷绝望的故事。
看那十二少为讨如花欢心极尽心思,两人在卧榻上的耳鬓厮磨仿佛要将时间都凝滞。但是开场时的欢喜敌不了命运大笔一挥的书写,两人越是恩爱缠绵,结局便越让人心寒。当十二少将胭脂扣作为定情物送给如花并亲手为她戴上时,仿佛已经预示了两人的缘份已尽,只得靠一枚小小的胭脂扣来证明曾经的痛不欲生的爱。十二少从背后紧紧抱住如花,似要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然而一切只是徒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
跌宕!评《胭脂扣》与《夜半歌声》:重讲中国传统爱情悲剧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sunnysky.cc/yueye/mianfei-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