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尚服装文章正文

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的简单介绍

时尚服装 2022年01月29日 08:05 238 admin

山西古代私家园林概述

选自《文物世界》2005年03期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陈尔鹤赵景逵 赵慎

一、山西古园的历史及现状

山西很早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盛产煤、铁、盐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自古就有经商和贸易的传统。自先秦起,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天下,到汉代,山西已与古罗马有贸易往来,由唐至明清,长城内外的商业大都由山西商人经营。明代晋商与徽商成为中国更大的两个商帮,至清更大盛,山西的票号自清中叶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资财,将金银源源不断地运回家乡,广起深院巨宅,加上山西固有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晋风的建筑群和古园林。山西的古建筑自20世纪30年代已引起了梁思成先生等学者的关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而扬名世界;但山西的古园林虽在《山西通志》及各州、县地方志中也有记载,但至今尚少人注目。山西古代私家园林可上溯至千余年前的唐宋古园,但这些遗址今多已湮没。

1.历史上有记载,但遗址已荡然无存者,如唐闻喜裴晋公的湖园(在今绛县境内),宋司马光在夏县的“独乐园”,解州孙楚宅园。

2.历史文献上虽无记载,但访问调查后尚留有遗址且具一定历史价值者,据作者调查,尚有以下几处:

⑴介休张壁古堡

明清民居及古堡存。经实地调查其街道、铺面、民居、古庙等存,但花园已无。

⑵汾西僧念师家沟明清民居群

民居建筑群结合山区特点因地制宜,依山势高低错落布局,井然有序,极富地方特点,但花园已不复存。

⑶灵石静升高家垴王宅

清代民居古建群,极富地方特点与园林风格,花园不存。

⑷汾西张家庄煤矿附近古民居,附有宅园。

⑸绛州宅园。

明清四座花园,薛家花园、乔家花园、王百万花园为清式;陈园,民国年建,有西洋风味。

⑹阳城王国光花园——西池和伊园,是一座典型的明式花园。

⑺太谷园林[2]。

⑻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等均有花园。3.在地方史志有记载且遗址尚存,有重要历史文物园林价值者,如襄汾丁村明清民居的宅园与庭园;阳城田懋的别业伊园——后沟白凌池,是一座清初名园。

4.山西是“表里山河”,又加上特有的晋文化,所以表现在古建筑与古园林中,都存在着浑厚基础上的质朴;在传统继承中的保存,别具一格。以山西的古代私园来说,它无北京私家园林的富丽,也没有江南园林的清秀,但自有一种古拙、雅静的风貌,大体上还如文献及古园林图中所示的明代风貌。

忆上世纪50年代,作者见到的山西太谷县孟氏别业(在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今已毁)的景物:时小园初颓,廊宇尚好,古木参天,静无人声。闲步小园,唯我与喜鹊对视。一片苍凉景色如身入太古,万念俱消。此种苍古、幽静之境,与江南园林温柔之气各有意境:前者如高士,后者如佳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西经济的衰败,一是清代末年成立了银行,使山西票号失去了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转致失误、倒闭;二是1937年日军入侵,使山西在全国各地的商号纷纷停业,就此使山西经济一蹶不振,至此时建房、建园已基本停止。

山西古园破坏比古建筑严重得多。原因是:古建筑大多作为民居,故有人维修、保护,而古园只要园主败落,园即失修、破坏,故不易保存。尤其在日军侵华后经济萧条,已无力建设、维修园林,古园只得逐渐荒废。建国后大多园林已无人经管,古园更加荒芜,有的还开作菜地等。至1958年大跃进开始,不仅园中树木大量砍伐,连果树也不保留,因此古园又是一劫。至1966年 *** 起,古园更遇大劫。幸而有些古园已为人遗忘,故还有些残存。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山西经济发展较慢,城市与农村的建设较少,所以一些残破的古园无人顾及。但自上世纪90年代前后,农村经济复苏,城市建设加剧,此时古园已遭灭顶之灾。城市的扩建使古园大量拆毁;农村的古园又因农民大量修建房屋而将园中的砖石大多取走作为建材,故古园至90年代已所存无几了。唯存下些有名的古园或与古建筑毗连的古园才得以保存与维修。自旅游业兴起,作为景点的古园开始新建、重建、补建、修复等,但大多按“苏州园林”模式来建设,故与山西古园风貌显然已是南辕北辙了。

为此,作者据山西古园调查实录,选其典型者作为案例,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希望能为恢复山西园林的原貌而尽些微力。

二、山西各类古代私家园林实例

山西古园在中国北部是很有特色的一类园林,但保持原貌者已极少,大量古园今已遗址无存。作者根据历年调查实录,摘部分有代表性的实例如下:

1.庭园

山西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

(山西中部)是明清以来山西的文化、经济中心,故大院深宅比比皆是。晋中的大宅以四合院为基础,其特殊处是房高而大,故显得院小而窄。其房高可达七八米,顶为“一面坡”,全向院内斜。有的大宅在狭长的庭园顶上(一般宽4~6米)罩有铁丝网,网上挂有铜铃以防盗。院中方砖墁地不栽花木,只砌筑花栏墙,上置花盆。

一般的庭园在厅前砌筑高一米左右的花栏墙,墙呈一字形或凹字形,还有中间高两端低等形式。花栏墙上放置盆花,常置的有夹竹桃、石榴、花石榴、无花果、腊梅、绑扎成型的西府海棠、石竹、珊瑚豆、迎春、凤仙、 *** 等,特殊的有桂花、铁树等。

庭院中还喜在花栏墙前置鱼缸一两个,有的为养金鱼,有的仅为储水浇花,有的为栽荷花、睡莲。

2.宅园

乔家花园[3]

清道光恩赐举人乔佐洲,在绛州(新绛县)城内孝义坊建造的家宅保持晋南清后期的建筑风格,为新绛县城内现存更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大宅院,宅院南建花园。

乔家宅院分北、中、南三路,由三进正院与过厅组成,大北院四面均为二层,木雕精美,具直棂窗隔扇。80年代为人民医院及仓库、民居,园也建为医院病房。

花园在家宅南,乔氏后裔回忆,园由大北院南楼出天井过廊庑下四五十级台阶进入花园。时园已破坏,亭也倾斜,池中无水,但园大体尚存。今按回忆复原成图(图一)。

园建于凹地中,高差下降约6米,园南北长61米,东西宽49米,占地约4.5亩。园布局简洁,入口为一小院,建土窑三间,窑上建楼,窑作花窖用。当年园中古树葱郁,花卉繁茂。出小院过曲廊,廊为二层,尽头设方亭。园中有金鱼池,池水由15公里外的鼓堆泉引来,池深1.2米,中架石拱桥,池边砌石驳岸。池南小径通石假山,山宽约2米,高3米。东西各有洞穴通山后土窑。窑三孔,上建楼。还可由假山东穿洞穴上蹬道登二楼。楼为宴客处。窑后有小径通西面家宅。

此园可引水,虽区区水面也为小园增色不少。园中窑上建房为山西园林之特色。假山虽微也形成山水格局。园平直古拙,可代表山西较好的宅园风貌。

3.别墅园

孟家花园[4]

清中叶太谷县望族孟氏在县城东郊建一别墅,除为其家人避暑消夏外,还邀骚人墨客诗酒唱和。园地势平坦,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2000余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地块。园内设有畦圃、瓜棚、豆架种菜用。花园部分布局活泼多变,园内林木荫翳,花草霏霏,楼阁耸峙,假山叠翠,可南眺凤凰山,北视乌马河,是既得园林之胜,又具田园情趣的一座别墅园(图二)。

园内游憩寝居建筑,为东西并列的几组多进并列的建筑群,其单体构筑多变,有方形、长方形、多边形、折角形等,或为亭台楼阁,或为厅堂馆轩,各院间以廊榭、洞门、曲径、小桥相隔相连,各组建筑群间又以过厅、花墙、月洞门、游廊、拱桥相缀。建筑物均系黛瓦顶,尺度较小,比例适度,有小巧玲珑之感。屋顶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攒尖等多种式样。

园东西南三面分别为花圃、菜畦、瓜棚、豆架外,中心部分则为可游、可观、可憩、可居的建筑群与假山、水池相结合的游憩区(图三、图四、图五)。

造园意境与手法:

①园建于太谷县城东郊1公里许,因取东关大道之便,园门北向。入门向西,通过两道木构门楼即进入西院寝室及书斋。此为园主避暑消暑之居室,故不取高楼密室之晋中民居布局,而是平房几间,巨槐蔽日,古柏擎天,故幽静清雅。西厢可通田园,南为一六角形半亭,亭南又为一船舫式建筑,此类园林建筑外接瓜棚豆架,是园中的“稻香村”了。

②西院外院有东游廊可通尚德堂与南面小厅,穿小院东可到“洛阳天”小院观景,南又可越小花厅,穿游廊到水榭观“旱水池”以思临波之景。此可造成居住区与园林衔接之势。

③晋中官商俱祀天后,故此园中也建天后圣母楼。楼为全园更高处,高约10米,几与假山等高。登高楼或抱厦顶上平台可俯瞰全园,近眺假山,远视阡陌。此楼为全园中轴线上的一个突出点,建筑十分华丽,楼上为祀天后处,楼下抱厦为酬神之小戏台,虽谓酬神,实为娱己。两厢木隔扇的小轩可放一桌一椅为“看厢”。尚德堂位于中轴线上之正厅,坐标低于天后楼,高于南面的牌坊,形成阶梯式的楼阁。此楼厅可祀神、祭祖、宴客、观剧。此区建筑功能与艺术结合甚妙。

④尚德堂南“洛阳天”小院为一庭园。此园东有“洛阳天”小轩,当年堂下翠竹摇曳,院中牡丹吐艳,甬道两侧古柏参天,花墙上繁花似锦,虽方丈庭园确也悠然。南北甬道南端建木牌坊,坊外石拱桥通四明厅,由院中可略见墙外粼粼水影,往南上拱桥,凭栏俯视四周屋宇、花木影入池中与东侧长廊西侧馆榭相映成趣。登上四明厅石阶平台,南望崇山,北望牌坊、堂、楼节节高升,参差有致,自有“庭园深深深几重”之感。此是山西宅园常用之法,但此院南有池水、假山,更显湖光山色之美。

⑤四明厅居全园中心,是中轴最南端的建筑。厅南面假山,下绕水塘,东有长廊,实为园之中心。厅贴山而建,故显山崇,塘虽不宽,但绕厅一周有临水之亲。迎宾馆小轩三间与四明厅隔塘相望;厅西北端于石阶上设一小水榭,榭为曲尺小屋,与厅相映,更见其小巧玲珑。东侧长廊与西侧水榭互为对景。此区虽为高轩华室,却有山西园林古雅之风。

⑥大假山高约10米,土多石少。上植树,下有石穴石室。山坡散置杂石,间有带孔窍的砂积石,远望类似湖石,也颇可观。面对迎宾馆、四明厅之半山置六角小亭,由亭经石磴可抵石板桥通四明厅,此处为山、水、厅连接处。山顶设小方亭。登山顶可览园景、园外田野菜畦,远眺凤凰、凤翼诸山。

⑦园无泉,又无河水可引,故园中水塘一靠积聚地表径流,二靠井水补充。因进水有限故无需退水渠,此是“旱水池”的做法。

⑧园中植物种类繁多,据长者回忆,除当地常见的杨、柳、榆、槐等外,还植松、柏、椿、楸、朴、竹、枸杞、迎春、木贼、木麻黄、牡丹、细叶苔、羊胡草等。除露地栽植花木外,院内多处建有矮花墙,放置各式盆栽、应景花卉以供观赏。

园在山西农业大学校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完整,70年代后期经改造后已非原貌。

4.山庄

青龙寨[4]

明清以来太谷县的大富户每逢酷暑就要进山避暑,故太谷东南山里建有不少的避暑山庄。这些山庄都建在山峁上,外筑高墙,内造重院。当大暑日,户主领着妻妾童婢,乘轿与驴车进庄小住月余。这类山庄有的随着富户的败落无人管理而败落,有的易主重修。在抗日战争中因战争的毁坏与后人的拆毁,至今大多已成废墟,有的还剩残垣断壁屹立在山峁上,尚显着旧日的雄姿。这些山庄中唯有青龙寨的“迁善庄”尚大体完好(图六)。

迁善庄规模虽不算更大,但工程之巨已属罕见。庄东隔沟与“赤伍庄”相望,西视范家庄已在足下。庄傍山依势筑墙,将整个山峁包在庄内。外墙高1至1.7米,墙基厚1.7米,呈梯形垒起,顶宽1米,石墙上大砖加砌垛口,俨然是一石城堡,墙下石壁仞立,固若金汤(图七)。

庄南低处围以外墙,形似瓮城,庄门石券高5米,厚5米,上嵌石匾“迁善庄”。门外有5米宽的深沟绕着外墙,深沟上架吊桥,桥以5根木椽为基,上铺石板。桥可架在门外石平台上。平台东南围以石栏,由此向西可下山。

入寨门为一方形小天井,天井东侧小窑为门房,西侧小门外为向上的石阶,阶总高5米通内寨门。内寨门石券,高3米多,上嵌“紫燕”小石匾。门内为正庄院,门外为外院。

外院比正庄院低5米,院北石窑三眼,中间为龙王庙,院东磨房,院西碾坊。西墙石贴面土窑5间,为饲牲口用房,窑顶即正庄院地面。院东即外墙,可倚垛口远眺群山。

入“紫燕”门为正庄院。入门即前庭,庭四周石墙,庭西一院,坐南向北石窑5眼为仆役居。庭北有院门通内院,内院中设假山,山高10米,山东麓高台基上筑一面坡的小轩三间,轩旁有尺余宽的石径通向山上。

位于内院中心的假山是山峁上的一块巨石,内院以巨石为中心,随势小平地基,在北面建成三座小院,留此巨石稍加修整就成假山。真山耶!假山耶!真作假来假亦真。山南全为巨石原状,北面山脚以石砌一半月形小池,池周围以石栏,假山腰部用块石砌成小径,径极窄,蜿蜒至山顶。以天然石加工自比人为堆砌总觉自然。山顶筑一卷棚顶小轩,轩中置桌墩,山东麓石基上筑小轩。如此点缀,使庄院大有园林气氛。此种因地置山法少见,石磴、石阶尺度极小,依山势、石纹而砌。真可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山北建三处院,山西建一处院。每院正面建石窑3眼,东西各建石窑5眼。以山北面三院的正房最讲究,窑面贴石工整、平滑,室内粉壁,绿油炕围。各室后有暗室,有的窑与窑间可沟通。

此庄因地势建造,院落大小不一,但正庄院处在同一平面上。其中最难处理的巨石改作假山,使各院围山而筑,成拱抱之势。各院虽俱正窑5眼东西窑各3眼,但前后错落各有不同,顿感错落有致。因地势将正庄院假山前成一主通道,故通道西墙上砌照壁,通道东墙上开天窗可远眺,故窗上石匾作“山外青山”。此种细致收拾、面面俱到的手法真是别具匠心。

庄内无泉、无井,饮水需至半山井中担来,故庄中仅古树数株。

此类山庄形式似欧洲中世纪古堡。当年修建如此坚固,不仅可避暑,还可避兵匪之灾。作者80年代调查时已毁坏,2003年已彻底毁去。

三、山西古代私家园林意匠、意境的分析

1.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匠

⑴理水

山西苦旱,园常无水可引。大多的园只能集房檐水作瀑布或汇集至小池中,或由井中取水。

集房檐水作瀑布法在李渔的《闲情偶记》中已有记载,在太谷县孟氏小园中有此做法,水瀑至峭壁山上,泻入山下水缸中。并在对面厢房开一圆窗,以便雨中观景。

大多小园将房檐水汇集一处流入小池。池大多为四五平方米,呈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以石栏围住,池筑不渗水层以防水渗入土中。较大的园中水池有数十平方米,池中常设小亭,二头架桥通至池边,山西称谓“水阁凉亭”。除将全园的屋檐雨水汇集于池中外,还用水井水入池保持水面,此种做法可使小园较长时间保留一小水面(图八)。

山西园中更有“旱水池”者。在稍大的园中作一凹地,可汇集雨水。由于山西相对湿度很小,水面蒸发很快,凹地的水也保存不久,可总能蓄一段时间的水,故此处的草长得更茂盛些,如再能筑假山山脚,散置石块,以示临水之意,自有“意到笔不到”之妙。此种做法据陈从周记:“假山有旱园水做,如嘉定秋霞圃之后部,扬州之二分明月楼前叠石,皆此例也。”[5]但山西用此法更有必要。太谷县孟家花园原有大假山作临水状,池边绕以曲廊,可领略水池之意,但今已全毁。

⑵叠石

假山稍不维护即易倒塌,故山西古园保存下来的假山极少。今保存较好的仅晋祠公园内民国年建的花园别墅中的一些假山。如晋祠公园中原“在田别墅”(俗称周家花园)内的假山基本为原状。今园大多已不存,山早杳无影踪了。笔者在废园中见过堆山的石块,大多为黄石,块不大,形也平平。未见用湖石的,但小山有用芦管石(上水石)的。据旧照片看到,大的假山大多是土山夹石,堆法一般,少有洞穴,也未闻有叠石高手(图九)。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常因水蚀形成冲沟。冲沟两边有笔直的黄土崖。有在土崖上裱石叠山的。最有名的是太原青龙镇的静安园。据记载:“所有楼阁廊亭都建筑于山上”[6]。

太谷县的青龙寨内有利用原有的巨石点缀成假山,并筑亭轩,故富野趣。

⑶屋宇

山西建筑极守旧制,园中屋宇廊轩与民居一样也常平平直直,灰墙黛瓦不起戗角。样式古拙但做工讲究,加以山西特殊的彩绘,如最上等的绿底沥粉描金做法比京式彩绘更显得富丽古雅。园墙大多不设漏窗。屋宇做法可参阅梁思成在山西的调查报告[7]及赵鸣的《山西园林古建筑》[8],不再详述。

山西民居常有“券窑”、“窑洞”这类生土建筑。此类山西常见的民居也在园中出现,但在南方就视为特殊物了(图一○)。

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

⑷植物

山西古园用乡土植物为主,点缀些花卉。常见的有松、柏、槐、楸、榆、银杏、杨、柳等。有少量的古牡丹。

山西南北气候差异极大,如南部(晋南)可植竹、石榴、桂花、山茶花、腊梅等,北部苦寒,只有一些丁香、野蔷薇等。

古园尤其是庭园,常置盆花,天暖后出窖,散置各处。入秋后即入窖过冬。少奇花异草。

⑸格局

山西自唐代以来,官宦、文士辈出,故在《山西通志》及各州县地方志中所记园林极多,但多已湮没,作者至上世纪80年代初所见的旧园,凡有据可查、实地所见,最早者为明代园林。80年代尚存的

“西池”为明王国光花园(王国光,阳城人,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80年代旧貌尚完整。其园面临小河,园中有方池,临池建水榭,壁间镶有王国光等手迹石刻条幅。小园平直、古拙,与江南古园完全不同。可推知明代园林格局大体如此,同时据清代各县县志中的版图(如“十景”)中的园林,大体与西池相同,可知明清古园风貌未有大变。

山西民风古朴,屋宇、民俗都循旧制,即至80年代初,农村新建房舍仍全为旧式。作者所见未改动的旧园大体多是平直、古拙,园中廊轩与民宅相似,石构件大体用砂石稍加整平,修饰较少,假山也不灵巧,风格与明园林图中的风貌类似,故作者认定山西古园的风格大体似明代风尚古拙、平直、少修饰、不灵巧,虽在清代后期至民国年所建旧园已稍有变化,但与江南园林相比欠灵巧;与宫苑园林相比少富贵气,故山西古园自有其特有的格局。

2.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

山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富裕的经济实力为建园基础,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上千年来逐渐形成了山西风格的园林,如闻喜的裴晋公湖园(唐)、夏县的独乐园(宋)等。所存的大多为明、清的园林,虽已破残,但还可访得其大概。

山西私家园林无江南园林之清丽灵巧,因常苦于园中无水。非造园者不知凿池引水,实因苦旱无水,故只能别开蹊径,集涓涓细流聚之为池,引房檐水为瀑,更有“旱水池”的作法;另有引井水以补其不足者,此为山西私家园林用水之法。

山西叠石多用就地取材之黄石,叠置简单古拙,尚存明代遗风。山西私园叠石稍大者俱以土间石,更有以黄土崖头置石为山者。小庭院中有借角隅依墙傍轩挂砂积石峭壁山者,也能叠出层峦迭嶂之势。

山西地处中原,植物生长期短至百余日长至二百余日,植物种类远少于江南,故园中常以古树为主间以盆栽花卉,此也是无法中之有法,以补天时之不足。山西虽地近京畿,但民风民俗常守旧制,故民居及园林建筑常以前代为法则,故清中叶建筑尚存明代风尚,园林建筑虽异于民居,但总不脱民宅风范,虽小巧、多样,总还是庄重、古拙。建筑高低错落,打破平铺直叙的民宅布局。因气候较寒,墙壁门窗严密厚实,无江南园林建筑之剔透感。但黛瓦黑柱于蔚蓝晴空下自有凝重幽静的山西风范。

故京都名园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江南名园清丽潇洒、袅娜多姿;而山西古园俊逸脱俗、雅静古拙。

3.对修复、重建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商榷

山西古园有此地方特色,一是传统文化,二是地域所造成的,可惜园林界较少对此作讨论。作者虽非晋人,所作园林实录也有限,但愿晋地古园能像晋地古建筑一样受国内专家、学者、设计师的重视。近年山西风气大开,旅游业发展很快,红柱黄瓦、粉墙漏窗之风在旅游景点、各类园林中已是常见之物了。作者不是“以古唯是”,但大量引入外地风格,恐都成了“国际式”、“中国式”,而少了“地方式”了。此一管之见望请批评、讨论。

标签: 绛县秋霞时尚基地青少年服装

发表评论

穿搭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Robots|THML地图|XML地图
湘ICP备2023010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