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尚服装文章正文

满族元素时尚服装图片的简单介绍

时尚服装 2022年01月31日 21:05 239 admin

日前满族元素时尚服装图片,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吉林省共有11个项目入选。今天小吉带您看看另外两个非常养眼的非遗项目。

满族新城戏

满族新城戏是我国唯一的满族戏曲剧种,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它诞生于吉林省原扶余县(今松原市辖境),在松原市各县区及省内长春、吉林、白城、四平等地普及,辐射影响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多个北方省区。

拍摄时间满族元素时尚服装图片:2018年06月13日

拍摄地点:长春市大众剧场

拍 摄 者:王世勋

相关人员:陈喜强、郎松茂等满族新城戏演员

满族元素时尚服装图片

画面内容: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在吉林省首届艺术节上演出复排的满族新城戏传统剧目《铁血女真》。

拍摄时间:2010年07月21日

拍摄地点:长春东方大剧院

拍 摄 者:王世勋

相关人员:满族新城戏《洪皓》演职人员陈喜强等

画面内容:大型满族新城戏《洪皓》之一场演出剧照。

满族新城戏源于满族 “八角鼓戏”,历经二百余年传承,主体根基牢固,剧种蓬勃发展。1795年,“八角鼓”自京城传入东北,很快盛行于满族世居之地——“新城府”,并与本地民歌、萨满调相融合,形成了“扶余八角鼓”。在其流传中融入了戏曲元素,到清末民初演化为“八角鼓戏”并深受观众喜爱,得以广泛传播。1959年建立扶余县新城戏剧团,该剧种开始步入专业艺术发展之路。1987年,原吉林省文化厅发文确认该剧种的民族属性,定名为满族新城戏。2012年改革更名为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经过几代艺术家的苦心经营,原创剧目60余部,演出近万场,受众多达五百万人次。《铁血女真》《洪晧》均获得国家级大奖,名震剧坛。近年来随着“送戏下基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满族新城戏走进千家万户,培育了大量的满族新城戏爱好者,为满族新城戏的传播、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拍摄时间:2019年07月12日

拍摄地点: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剧场

拍 摄 者:王世勋

相关人员:孙雪莲等满族新城戏演员

画面内容:满族新城戏现代戏《哈达山下》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彩排剧照。

满族新城戏具有个性化、民族化、地域化的显著特征。它以扶余八角鼓戏为基础形态,不断吸纳满族民间音乐、宫廷音乐、萨满音乐,形成了板腔体和曲连体结合的音乐风格;行当以生、旦、净、丑为主,长于表现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以及轻松喜悦的故事;表演在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基础上,融入满族舞蹈;念白以普通话为主,易于观众接受,艺术形式具有很明显的独特性和民族性。通过演绎东北地域故事尤其是满族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民族融合的思想,凸显地域特色。

拍摄时间:2019年10月15日

拍摄地点: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剧场

拍 摄 者:王世勋

相关人员: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乐队全体人员

画面内容: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全体乐队人员正在进行排练,其中的八角鼓和单鼓是满族新城戏独有的打击乐器。

满族新城戏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形式高雅,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包含夫余文化、辽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样化文明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它是满蒙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更是各民族构建中华文明、共同建设祖国东北边疆的见证。

拍摄时间:2018年12月19日

拍摄地点:中国木偶剧院

拍 摄 者:王世勋

相关人员:满族新城戏《哈达山下》演职人员陈喜强、于建平、王玉等

画面内容: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创编大型现代剧《哈达山下》,作为2018年吉林省优秀剧目晋京展演。

中式服装 *** 技艺

(满族旗袍 *** 技艺)

满族旗袍,满语称“衣介”,是满族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服饰。袍身宽大平直,立领、盘扣、右衽,窄袖或剑袖、下摆宽大且多有开衩,具有狩猎民族的民俗文化特征。其剪裁承袭着中国传统袍服的十字整衣型裁剪结构,缝制大量运用独特的隐形针法,见缝不见针迹。艺术风格以满族刺绣为饰,工艺繁复、精致。后装式衣领不仅可以随时清洗,也可随季节的冷暖随时拆卸更换单领、夹领、棉领、皮领,具有穿着实用性、便捷性、灵活性的特征。

拍摄时间:2019年2月

拍摄地点: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

拍 摄 者:于起柱

相关人员:传承人陈玉秋(前排左五)与满族旗袍 *** 技艺培训班学员

画面内容: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举办满族旗袍 *** 技艺培训班,传承人陈玉秋向学员传授满族旗袍 *** 技艺。

满族旗袍色彩浓艳而明快,装饰强烈而大胆,突出庄重、端庄、华贵、典雅的气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承载着满族的历史文化,也是现代旗袍发展的母源,对中国乃至世界服装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研究价值。

拍摄时间:2018年3月20日

拍摄地点:吉林市裕华园满族旗袍 *** 技艺传习所

拍 摄 者:沈蓉

相关人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秋

画面内容:陈玉秋正在使用“十字整衣型”裁剪工艺裁剪旗袍面料。

满族旗袍及其 *** 技艺的分布地域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华北、西北等主要满族聚居区;在吉林省,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四平市、长春市、通化市等地,其中以吉林地区独具特色。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松花江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是满族的世居地,也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这里的满族文化生态保存相对完好,满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因此得以传承至今。

拍摄时间:2019年7月

拍摄地点:吉林市松北二区社区

拍 摄 者:王志生

相关人员:传承人陈玉秋(右二)与社区民众

画面内容:吉林市船营区松北二区社区在七夕节举办“传统工艺进社区”活动,邀请传承人陈玉秋为社区居民介绍满族旗袍的 *** 工艺和基本流程,并做现场演示。

近年来,在各级 *** 的重视下,该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地方 *** 支持建设了吉林旗袍馆和旗袍定制工作室,组建了旗袍艺术团,以千人旗袍走秀为龙头的各类旗袍走秀,已成为吉林市展示传统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拍摄时间:2018年4月15日

拍摄地点:长春电视台

拍 摄 者:于起柱

相关人员:传承人陈玉秋(左)及长春电视台主持人

画面内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秋应邀走进长春市电视台,参加《我是长春人》栏目《匠艺的传承——衣匠》节目的录制,展示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的学习成果。

此外,当地还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对旗袍历史文化、 *** 技艺和未来产业发展都进行了深入研讨。传承人积极利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对满族旗袍 *** 技艺及民俗文化进行传承普及,培养了许多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宣传展示活动,促进满族旗袍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目前,吉林市定制旗袍的馆、店、厂已发展至十几家,传承群体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就业近千人,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拍摄时间:2014年9月

拍摄地点:美国洛杉矶南海岸广场

拍 摄 者:王勇

相关人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代表团成员

画面内容:满族旗袍 *** 技艺传承人为参加“跨越太平洋·中国吉林文化周”文化交流活动的吉林省非遗代表团的演员们 *** 了满族服饰,演员们在美国洛杉矶南海岸广场向外宾展示满族旗袍。

标签: 满族元素时尚服装图片

发表评论

穿搭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Robots|THML地图|XML地图
湘ICP备2023010424号